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区域文化研究阐发与交流互鉴学术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华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西华师范大学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华档案文献研究院承办,中心王川教授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等近二十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应邀线上与会,就区域文化的研究阐发、交流互鉴,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共计300余人。王川教授作题为《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以关公崇拜的四裔化与藏汉民族文化交融为例》大会主题报告。
图片第二排左一为王川教授
西华师范大学李敏副校长在大会致辞中介绍了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与优势,以及设立英才基金、凝聚稳定特色方向、建设学术团队、加强基地建设等学校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助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上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朱华院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

会上,舒大刚研究员、潘殊闲教授、粟品孝教授、彭华研究员、蔡东洲教授围绕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分别就司马相如与早期蜀学、天府文化、胡昭曦先生对巴蜀历史文化研究的贡献、近代蜀学的转型与面向、利州与宋蒙兴亡等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在2分场4小组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就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阐发研究与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名人文化及其交流互动,地方儒学、宗教等文化与历史,地方档案与历史文献的研究阐发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本次会议在西华师范大学设主会场1个,分会场2个,通过线上方式,在泸州、广元、成都设分会场3个,会议讨论交流充分而热烈。下午的分组会议原定17:30结束,但讨论实际持续到了18:30后。经过深入的讨论,大家更加深刻地学习和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识到“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要将区域文化的小传统与“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深刻揭示其区域文化交流互鉴的价值意义,研究阐发区域文化的内涵,让区域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