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7年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分两批共推选出20位历史名人,他们善于创新创造、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对巴蜀之地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成都是一片被众多名人滋养的沃土,20位名人或多或少都与成都有着缘分。如何让这些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名人发挥当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者王川认为,除了学术界必须借助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深化对于四川历史名人的理论阐释外,文学和艺术是“复活”历史名人的重要驱动力,历史名人的文艺活化表达,重在当代价值的深度发掘。
“四川历史名人众多,有司马相如、扬雄、杜甫、李调元等文学家,有诸葛亮、武则天等政治家,有文翁等教育家,有落下闳、秦九韶等科学家,有陈寿、常璩等史学家,他们的功绩震烁古今,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度发掘。”王川说,“如落下闳编制的《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记载的立法,形成我国的阴历一直使用至今,以至于有‘春节老人’美誉;政治家诸葛亮‘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语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经典格言;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政治生活的重要参考文献……”
王川认为,深入挖掘历史名人的当代价值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历史名人的言行举止,承载着优秀的精神品格,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如李冰、落下闳等),心系天下、关爱苍生的博大胸怀(如陈子昂、杜甫),精益求精的卓越精神(如诸葛亮、秦九韶),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的乐观豁达(如苏轼、杨慎、李调元等),博学深思、明辨笃行的学术追求(如陈寿、张栻等)。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等价值体系以及生活方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王川说,近年来,成都通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深入发掘历史名人的当代价值,或搬上银幕、舞台,或出现在电视、动漫里面,这些方面的传承创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川剧《落下闳》、话剧《苏东坡》、川剧《诗酒太白》、歌剧《杨升庵》、交响乐组曲《少陵草堂》等文艺作品相继问世,让今天的观众重新认识他们,接续他们的精神价值,浸润自己的当下生活。”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新创意,创新性地表达历史名人的故事,“这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巴蜀文化、赓续天府文脉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王川: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
原文载于2022年9月30日《成都日报》第8版。
|